一、招生对象
主要招收网络成瘾、抑郁症、品行障碍、注意力缺陷、强迫症、自闭症、情感障碍、人格问题、物质成瘾等各种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青少年。
| 问题类型 | 问题特征 |
青少年 | 网络成瘾 | 迷恋网络、亲子关系恶化、学业与工作受挫 |
厌学辍学 | 学习主动性缺失、自信心不强、逃学退学 |
网恋早恋 | 情感饥渴、冲动、偏执、不稳定、心理压力大、易受伤害 |
注意缺陷 | 无法集中精力、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学习成绩不良 |
自控力弱 | 易怒、易冲动、缺乏对自我情绪的觉察和调控 |
心理幼稚 | 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依赖性强、责任心弱 |
情绪失调 | 情绪表达单一、情绪落差大、经常表现出抑郁、焦虑与强迫 |
感恩缺失 | 自我中心、情感冷漠、亲子关系扭曲 |
交往受阻 | 防御性强、缺乏交往技巧、人际关系被动 |
目标丧失 | 空虚、意志薄弱、无具体目标、“啃老族” |
品行障碍 | 说谎、偷窃、斗殴、违背规章等不良行为 |
性 困 惑 | 性幻想、对恋爱有矛盾的心态、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学业上 |
神 经 症 | 强迫症、抑郁症、疑病、癔症、恐怖症、神经衰弱症等 |
家庭 | 家教偏差 | 放任溺爱、严厉控制、忽视冷漠、家庭功能失调 |
亲子对抗 | 不信任、不尊重、吵架、打架、冷战 |
夫妻隔阂 | 亲子沟通困难、“管束与抗争”矛盾尖锐 |
二、管理模式
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以便与之前的生活环境暂时隔离,调养身心。
学员二十四小时有医护人员、行为教官进行日常饮食、睡眠、身体、生活节律性护理。
家长轮流值班与工作人员一同参与日常的管理和监督。
三、治疗模式
学员:对于入住的学员首先通过军事训练和规律的作息饮食,恢复健康的身体;学员参与个体、团体、家庭心理治疗处理网络成瘾背后的逃避、退缩、孤僻等心理问题。
家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的问题是家庭问题的凸显,父母需要陪同孩子一同入院治疗,参与家长的心理课程、团体治疗,必要时需要进行夫妻治疗和家长个体心理治疗,到治疗后期开展家庭体验及家庭治疗,以使我们终能把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归还给一个健康的家庭顺利完成接力。
评估:治疗期间,每满一个月,心理医生、临床护理、行为教官、家长共同为孩子进行月评估,总结治疗效果,明确下一步治疗目标,为家长、孩子以及所有工作人员明晰学习、管理及治疗的方向。
四、入住时间
网络成瘾的治疗时间6个月起。
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人长时间面对电脑游戏及网络聊天,情景一直保持在大脑中致使大脑受到损伤,在完全切断成瘾源后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才能得到修复。
五、报名时间
常年招生,随到随入
六、跟踪随访
出院后的学员,基地随访心理医生按规定时间进行出院后的电话跟踪随访及心理辅导,并长期通过微信群方式结成爱心联盟,为学员和家长提供心理支持。